“以前多余的牦牛奶只能做成奶渣子,幾毛錢一公斤,賣不完的就壞掉了,現在牦牛奶一公斤7塊,很值錢的。”剛賣完鮮牦牛奶的俄白滿意地說。
49歲的俄白,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貧困戶,一直靠放牧為生,以前基本生計都成問題。縣里壯大發展奶產業后,去年,俄白僅牦牛奶就賣了近5000元,這讓他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。
俄白家的牦牛奶賣給了縣里的扶貧龍頭企業——紅原牦牛乳業公司,通過從國外引進的先進生產線,制作成灌裝牦牛奶粉,銷往國內多個地區,在歐美也很“走俏”。
紅原牦牛乳業公司副總經理曲崧介紹,經過全方位的改造升級,現在年產量10萬噸,已經配備了數十個集冷卻、檢測、過濾、儲存為一體的中心奶站和
移動奶站,保障鮮奶能在2小時內進行加工處理。
紅原牦牛乳業公司生產中心負責人柳柏青介紹,近兩年,公司累計支付牧民鮮奶款1.3億元,其中,通過優先收購貧困戶鮮奶,支付貧困戶鮮奶款510萬元。企業還解決了60名貧困人員的就業,每名貧困人員年工資收入近2萬元。
當前,紅原縣正通過驅動奶產業發展,增加可持續“造血”功能,引領貧困群眾走向脫貧奔康之路。截至2017年底,全縣貧困村由2014年的13個減至2個,建檔立卡貧困戶由1352戶減至109戶、貧困人口由5056人減至420人。
下一步,紅原縣將堅持“政府組織、龍頭帶動、市場運作”的思路,由奶產業龍頭企業根據用工需要對貧困戶進行定向技能培訓,簽訂用工合同,加大力度促進實現就業脫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