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哈薩克斯坦作為中亞較大乳制品生產國,年產牛奶超600萬噸,但受限于高溫氣候與冷鏈設施不足,牧場鮮奶損耗率長期超過25%。“夏季地表溫度常達35℃,擠奶后若不及時降溫,2小時內就會變質。”阿拉木圖某大型牧場負責人阿依汗·薩特巴爾迪表示。2023年初,該牧場啟動設備升級計劃,目標直指“從擠出到儲存全程4℃冷鏈”。
中國方案:定制化制冷系統破解痛點
天潤新東技術團隊實地考察后,為其量身配置了5臺9GRW-10型分體式冷藏罐(額定容量10000L)及3臺9GRW-15型冷藏罐(額定容量15000L),覆蓋從擠奶站到中央工廠的全鏈條儲運需求。

極速降溫:搭載雙臺ZB88KQ(12P)谷輪壓縮機組,實測2小時18分將35℃鮮奶降至4℃,較傳統設備效率提升40%;
超強適配:寬電壓設計(342-418V)兼容當地電網波動,IP54防水電柜抵御風沙侵襲;
智慧運維:微電腦控制系統實時監測溫度(±0.5℃精度),故障自診斷功能減少80%人工巡檢頻次;
長效保鮮:80mm聚氨酯發泡層實現24小時溫升≤1.5℃,配合 SUS304 不銹鋼內膽激光焊接工藝,杜絕清洗滲漏風險。
現場直擊:從“牛奶湖”到標準化生產
記者在擠奶車間看到,剛采集的鮮奶通過食品級不銹鋼管道直輸冷藏罐,罐內雙層攪拌葉片(直徑580mm,轉速36r/min)輕柔混合,防止脂肪分層。“過去用敞口桶運輸,牛奶像‘湖水’一樣晃蕩,現在全程封閉制冷,酸度值穩定在14°T以下。”牧場質檢員古麗娜爾手持檢測儀說道。

運營三個月數據顯示:
能耗節約:分體式設計減少30%電力負載,單罐日均耗電量僅19.5kW·h;
清洗效率:CIP系統配合旋轉噴淋球,單次清洗耗時縮短至45分鐘,節水22%;
品質提升:菌落總數同比下降90%,獲歐盟標準出口認證資質。
“這些罐子成了牧場的‘定心丸’,今年我們已向俄羅斯出口奶酪原料奶800噸。”阿依汗指著控制屏上的溫度曲線笑道。
冷鏈西進:技術適配背后的“中國邏輯”
天潤新東中亞區技術總監透露,針對當地晝夜溫差大、沙塵多的特點,團隊額外強化了冷凝器防塵濾網設計,并將保溫層厚度從常規60mm增至80mm。“不是簡單出口設備,而是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。”

哈薩克斯坦農業部官員表示,此類高效冷鏈設備的引入,將助推該國實現“2025年乳制品出口翻番”目標。天潤新東計劃在阿拉木圖設立服務中心,未來三年培訓超200名本地技術員,讓“中國制冷”深度融入中亞產業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