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會同青海省大通種牛場,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個無角、適宜舍飼化的牦牛新品種——阿什旦牦牛。該品種已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,標志著我國在大動物育種領域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,對保護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和促進牧業增產、牧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。

研究還顯示,與本地牦牛相比,阿什旦牦牛出肉量更多,繁殖性能更高,抗逆性也顯著提高。經測定,阿什旦種牛和本地牦牛雜交的后代,平均繁活率比當地牦牛提高11.72個百分點,死亡率由5.56%降低到1.24%;生長發育加快,18月齡體重平均為92.77公斤,與本地牦牛相比增重18.38公斤;生育時間變短,由4至5年縮短為2至3年。
閻萍表示,阿什旦牦牛的誕生顯著改善了產區對牦牛品種的多元化需求,縮短了養殖時間,提高了養殖效率,可顯著降低草原載畜量。目前,這一牦牛新種已在青海等地的藏區積極推廣,對促進藏區牦牛產業增效、牧民增收、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將發揮一定作用。